学会提问是成为科学家的第一步!“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举办春季沙龙T-Workshop
2023-03-28
WLA上海中心
字号: 默认
分享至: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联合实施的“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于3月24日举行了春季沙龙T-Workshop活动。已在线上数次相会的科学家导师和学员们,终于线下相逢。

近百位学员第一次亲眼见到了“言辞犀利”的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长聘教授董佳家,妙语连珠的“金句王”、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以及首次加入科学家导师团队的上海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副主任韩飞老师、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向孙程和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恩伯格结构遗传学中心基因工程黄行许课题组博士后于文霞

导师和学员们的初见其实也是重逢 图 | WLA上海中心

在线下举行春季沙龙T-Workshop,科学家导师们也颇感兴奋,他们热切观察着同处一室的学员们——他们有的是时间管理大师,见缝插针地写作业,即刻拍照上传;有的是社牛,坐下来没多久,前后左右的同伴全都热络起来了;有的对周遭充满好奇,墙上一幅地图也要端详琢磨许久;有的则不动声色“暗中观察”,观察同伴、观察导师、仔细解读着活动细则……

线下相见,学员和导师们都十分兴奋 图 |WLA上海中心

此次T-Workshop也让学员们得到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自由分组、自由推举、自由提问,现场一片欢腾。即便活动结束时间不得不延后很久,大家依然意犹未尽。

春始万物生,科学赶早集!这正是活动主题所着力渲染的氛围:早春时节,生机勃勃,淅淅沥沥的春雨中,科学之树破土萌芽。

 

春雨中的一场“萌芽”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举办T-Workshop的这个下午,上海就下起了一场春雨。这样的情境之下讲科学萌芽,再合适不过。

时隔几十年,施郁教授依然记得高中放学时那条人迹罕至的小路,他在那里像许多先贤一样林中漫步、仰望星空,并下定决心投身理论物理。中学时代罕有人订阅的《高能物理》甚至《量子力学史话》,让他很早就窥见了科学大厦的宏伟轮廓,也清晰地知道自己希望攀向何处。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施郁 图 |WLA上海中心

和施教授一样,姜雪峰教授的科学萌芽也来自阅读。不过他少年时代最热爱的读物是畅销杂志《UFO》。在翻烂了每一本《UFO》杂志之后,极具独立思考能力的姜教授开始质疑“这杂志瞎编”,由此“移情别恋”迷上了化学,找到了毕生所爱。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姜雪峰 图 |WLA上海中心

于文霞博士的科学萌芽,是生物老师指导下的一堂实验课。每张课桌上都放着装满的酒瓶,每个同学都品尝了自酿的葡萄酒,教室里满溢着酒香,如同一次充满酒神精神的科学丰收节。

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恩伯格结构遗传学中心基因工程黄行许课题组博士后于文霞 图 |WLA上海中心

向孙程老师的科学萌芽,源自小学时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一个生长在中国湖南农村的孩子,和出自美国西雅图的Windows XP系统相遇,内心火花四溅。

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向孙程 图 |WLA上海中心

董佳家教授的科学萌芽比较高冷,他出身于国内外奥赛上摘金夺银的湖南师大附中“省招班”。这么一群“20分钟就能做完高考化学题并几乎满分”的天才少年,成为科学家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全班最后做科学家的似乎只有董佳家教授这根独苗,“因为他们擅长的是标准化的东西,而科学却拒绝标准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长聘教授董佳家 图 |WLA上海中心

所以真正的科学萌芽是什么?不是刷题,不是考证,而是兴趣、是热爱。如董佳家教授所说,“功利消失了,热爱浮现了,这时候就是真正地做科学研究了”。

 

绝望的本质是挑战

在“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学员选拔过程中,兴趣广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维度。这也呼应了董佳家教授所说的“科学不能统治一切,它有上限,解决不了一切问题。”在T-Workshop现场,学员们也呈现出丰富的知识和多元的价值。

有的学员是科幻迷,想要求证四维世界之上是否存在高维空间;有学员刚读过费孝通,也敬仰曾偏激地说“人文科学是伪科学”的巨匠费曼,正纠结在社科人文和自然科学的夹缝间;超过一半的学员都试用过ChatGPT这个人工智能的最新利器,有人兴奋、有人焦虑,还有人用它写诗……

学员徐晗兮和许芮跨组聊起了几何学 图 |WLA上海中心

学员李熠宸喜欢研究《易经》,他想跟向孙程老师探讨用ChatGPT推演卦象的可能性,并对人工智能毁灭人类的可能性忧心忡忡;学员徐晗兮和许芮跨组聊起了非欧几何、黎曼几何,被晾在一边的导师们笑盈盈地看着他们你来我往,聊得热闹;学员罗熠辰刚经历了一场惨痛的化学考试,他告诉导师们自己很“绝望”。

“绝望”这个词语,瞬间让全场“破防”。当主持人询问还有谁也绝望过时,全场学员们都举起了手。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顶着“学霸”、“斜杠少年”光环的学员们,在T-Workshop上向导师、向彼此袒露了柔软的内心。

颇有戏剧性的是,董佳家和姜雪峰两位导师也举了手。哪怕已是成名科学家,他们也有“绝望”的权利。

“绝望”这个词语,瞬间让全场“破防” 图 |WLA上海中心

谁人不曾“绝望”?

向孙程老师一篇论文的发表志在必得,“连怎么庆祝都想好了”,没想到被顶刊一退再退,退到自我怀疑;哪怕天天睡实验室,于文霞博士也经常做不出想要的实验结果。绝望,之后呢?还得继续;董佳家教授在美国师从诺奖得主夏普利斯,折腾了三四年没成果、没论文,“绝望到底,反而不在乎了”。当他感受到一种“傻傻的快乐”,并“愚昧地向前冲”时,他的科研项目“意外”地成功了。

绝望有无数件外衣——可能是一场惨痛的化学考试,可能是一次搞砸的实验,也可能是一段愁云惨雾般的时光——但绝望只有一种本质。

绝望的本质是挑战!”科学家中的演说家姜雪峰教授再次以金句锤定音。克服绝望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提升学员的“逆商”也将是“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当中的重要环节。人生漫长,一道道锻打和淬火都在路上,期待学员们百炼之后,能体会到姜雪峰教授“享受绝望”的境界。

 

提问比答案重要,健康比考分重要

科学是为了寻找答案,科学家导师们同时也说“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学生当然得接受分数的考核,导师们又强调“重视考分,但别让它支配你的人生”。生活中的辨证法,需要学员们细细权衡。但说到健康,导师们都是斩钉截铁:健康比考分更重要。

科学家建议学员们,健康高于一切 图 |WLA上海中心

向孙程老师十分热爱篮球。这项运动陪伴他在偏僻的乡村小学和县城中学,度过了升级打怪、压力巨大的少年时代。至今,繁重的科研工作之余他每周还要运动三四次。

姜雪峰教授每天四点起床工作,支撑着他的除了热爱,还有一个强健的身体。“科研的愉悦,需要身体这个载体”。他每天跑步十公里,享受规律分泌的多巴胺和非多肽带来的快乐和思维激发。

上海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副主任韩飞 图 |WLA上海中心

上海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副主任韩飞老师也建议学员们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不用刻意勉强自己,找到兴趣所在。面对近百位“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学员,他阐述了上海科技大学独特的科技人才培育方式,希望给学员们带来启发。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将陪学员们一路走到收获的金秋季节 图 |WLA上海中心

热气腾腾的春季沙龙T-Workshop刚刚结束,“科学素养提升营”活动已在路上。“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将从萌芽的春天开始,陪学员们一路走到收获的金秋季节。

本次“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春季沙龙T-Workshop,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承办,上海科技大学协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