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17时30分,2019年诺贝奖经济学奖正式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阿碧吉·班纳金、艾斯特·杜夫罗和迈克尔·克莱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是为了奖励三位获奖者对改变世界贫穷状况所做出的贡献。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难度最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而是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奖项,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1968年起,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颁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1969年第一次颁奖,至今走过了半个世纪。
其次,从获奖人数上来看,50年间共有84人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单人得奖25次,双人得奖19次,3人得奖7次,从来没有1人得过两次的。
再次,从获奖年龄来看,其他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平均为30岁,其中生理学或医学奖为32岁,化学奖为35岁,物理学奖为25岁,和平奖仅17岁,文学奖为41岁,而经济学奖最低年龄为47岁。截至2019年,这个星球上也只产生过84位诺奖经济学家。
论坛君获悉,目前已经有四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一位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将出席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他们分别是: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奥曼、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芬恩·基德兰德,还有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戴维·齐尔伯曼,这些全球最强经济学者将与中国的两院院士、青年科学家和企业家共论全球经济话题。
诺奖经济学家来上海关注什么?
再过半个月不到,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将在上海举行,目前已经邀请到了近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4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几十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奖项得主参加。论坛同时邀请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知名科技企业家、金融家共同参与,共襄盛举。
经济学领域的五位顶尖科学家除参与一系列论坛活动外,将专门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经济与金融峰会”,这一峰会将重点关注全球科技发展与经济金融发展周期和趋势探索,就创新创业、经济均衡、全球宏观经济走向、科技发展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等金融经济领域的前沿动态进行演讲与交流,探求技术前沿与产业前线的交融等。讨论的话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与周期、博弈市场与经济平衡、理性预期与决策科学、经济结构与最优经济对策设计等。
一睹五位顶尖科学家风采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Sargent)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冠名经济与商业教授。因“对宏观经济中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他与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一起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教授是“理性预期革命”研究的领导者之一。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Pissarides)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皮萨里德斯教授,1948年出生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塞浦路斯和英国双国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由于其在市场搜寻理论和宏观经济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其他两名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得、戴尔·莫滕森分享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皮萨里德斯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
罗伯特·奥曼(RobertAumann)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籍以色列人,数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因其通过博弈论分析在冲突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与托马斯·谢林共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奥曼的最大贡献在于重复博弈领域,就是指博弈者重复多次遇到相同的情况。他是第一个在博弈论中定义相关均衡概念的人,这是非合作博弈均衡的一种类型,比经典的纳什均衡更加灵活。
芬恩·基德兰德(FinnKydland)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挪威经济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和商业周期背后的驱动力方面的研究,他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共同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基德兰德教授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实际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普雷斯科特共同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被认为是近 20 年来宏观经济学最引人瞩目的进展。他们的另外一个贡献是最早将博弈论引入宏观经济学中,讨论了宏观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问题。
戴维·齐尔伯曼(David Zilberman)
2019年沃尔夫农业奖,以色列裔美国经济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的教授和主席,2019年他因为纳入农业经济系统的生物物理特征来开发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决策框架,解决了几个重要领域的基本农业经济和政策问题而获得沃尔夫农业奖。齐尔伯曼的研究主要涉及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管理或政策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