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今(6月16日),北京累计报告本地新冠肺炎106例,均与新发地农批市场有关,让大家“谈三文鱼变色”。一夜之间三文鱼在各大城市纷纷被“下架”。
综合目前科研成果来看(详见近日推文:三文鱼大概率不是新冠病毒宿主,但海鲜市场还是少去),三文鱼自身并不会感染新冠病毒,极有可能是从深海到案板上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加之生鲜运输全程冷冻,也使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更久,易于异地传播。

一条新鲜被捕捞上来的挪威三文鱼,然而现在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图|The Local
那有没有可能是三文鱼在海洋中就被污染了?根据最新报道,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污染海洋的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人类自身。法国环保组织近来已在海洋中发现废弃口罩等污染物,专家表示这类一次性口罩需要400多年才能分解,且有再传播病毒的风险。
据英国《卫报》报道,定期组织环保活动包括蔚蓝海岸捡拾垃圾的法国非营利组织“清洁海洋行动”(Opération Mer Propre)在上月底开始发出了警报。
通常情况下,他们在地中海的海浪下发现的垃圾是一次性杯子和铝罐等,而现在,他们看到了这些垃圾中混杂着几十只手套、口罩和洗手液瓶。据悉,该组织去年以来已捞出重达3吨的海洋垃圾。

在法国蔚蓝海岸附近,环保组织捡拾到了手套、口罩和洗手液瓶。图|Guardian
该组织负责人洛朗·隆巴德(Laurent Lombard)在该组织发布的视频中说,从新冠疫情开始到隔离期结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户外活动,有的人把口罩摘下来扔在大街上。海洋中有80%的垃圾来自陆地,而废弃的口罩垃圾,成为新的污染源。“如果再不控制,地中海的口罩数量可能会超过水母数量。”
组织成员乔佛里·佩尔捷(Joffrey Peltier)说,他们发现的口罩和手套数量虽然还不能用庞大来形容,但是他担心这一发现暗示了一种新的污染。现在,全世界数百万人转向了使用一次性口罩来对抗冠状病毒后,这种污染将变得无处不在。
同样,在加拿大也发现了这种新型污染,丢在街头的口罩等防疫用品,会随着雨水从洪水排放系统流入大海,成为危害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平衡的垃圾。
世卫组织表示,疫情之后,全球口罩需求量激增,是疫情前的100倍。一旦有流入海洋的行为,不啻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各国环保组织正在为挽救这样的污染发声并寻求解决途径,比如法国环保组织建议政府将乱扔口罩的罚款从目前的68欧元提高到300欧元、加拿大呼吁民众自制环保口罩,但就目前形势而言,这些举措无疑是杯水车薪。
像塑料袋这样的一次性塑料通常不会被回收利用,最终它们会进入海洋并且对珊瑚和海龟等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图
统计显示,每年有数百万吨塑料从陆地流入海洋,海洋垃圾中约99.9%都是塑料。联合国曾表示,如果海洋塑料污染态势不止,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将超过鱼类。
海洋污染已造成过去40年里,全球海洋物种种群数量减少过半。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又为海洋的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隆巴德呼吁:民众必须了解垃圾流入海洋风险,要把垃圾投放到垃圾点,不可随意丢弃。
此次,在三文鱼案板上发现新冠病毒痕迹,再次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
*综合央视网、界面、人民网、英国卫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