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月30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特设科学态度大师讲堂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斯坦福大学温泽医学教授,200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做了主题为《基础科学:人类进步的希望》的演讲。
罗杰坚信着,科学在未来可以拯救人类。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也正秉持着倡导基础科学、支持下一代科学家的愿景,推进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事业。
罗杰向我们回顾了一份“成就清单”:用于诊断和治疗的X光、很大程度上根除了细菌疾病的抗生素、用于早期发现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非侵入性成像、作为大多数新药基础的基因工程等等。而在这些医学进步背后的共同点其实是:它们均是为了求知而得到的偶然发现,在一开始并未带着任何应用的目的,也没有考虑过某一种具体的疾病。“要解决一个医学难题,不要直接研究它,而是追求对自然的好奇,那么其余的东西就会随之而至,基础研究才是这一切的关键。”
罗杰认为,科学成果总是由那些自由探索和追随科学之路的人来完成,发现是进步的动力,是通向未来的桥梁。而发现的本质是无法被计划的,它们来源于无目标的研究,来自意外的收获。“能够导向伟大成果的唯一途径是:有才能的人无拘无束地追求着知识本身。”
然而现实中,大部分的投资者不这么认为。基础科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常常使人恐惧:比如开发抗癌疗法的制药公司,其实经常被迫在两种药物间做出选择,而这一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选择背后,往往是股东投出了盈利的一票。
以美国为例,罗杰指出,美国癌症研究的年度预算只有50亿美元,不到软饮料年度支出的10%。相较于有着明确研究方向和初步证据支持的研究内容,这些一开始不知道能够得到什么发现的基础研究,不会得到资源的偏爱。
那么在罗杰所描述的美国体系中,发现如何产生?答案是冒险。科学家们将现有研究项目资金的一部分用于试验新想法,成则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支持,而失败可能会使得科学家甚至无法继续先前的研究。
越是如此,罗杰越强调,发现的本质就是未知,不能被计划和安排所抹杀,它们不应该经由评估后被排到末位。面对诸如此类并不罕见的现象,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的是为人类福祉有着长远考虑的政府。各国都应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框架和投资框架,吸引国内外的重要人才,形成一个雇佣年轻科学家的市场。这不仅仅是为了留住青年才俊的才能,也是为了鼓励他们从事科学研究——选择科学事业,代表了巨大的牺牲和对科学的热爱,更应该得到重视。年轻人的思想里,总是踊跃着对科学进步来说,最重要的发现。
最后,罗杰进一步表明基础研究之于人类的重要性——基础研究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本就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它是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激励着我们去探索更遥远的月球和宇宙空间,而对人类内部空间的探索同样宏大而艰巨,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好表征。

